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喜报I我院学子在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中荣获佳绩
  发表时间:2021-07-27    阅读次数:
2021年7月24日-25日,由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主办,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重庆交通大学承办的“智联友道杯”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在重庆举行。我院推荐的参赛作品在大赛中喜获佳绩,共有6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两项。我院学生的参赛作品和现场表现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

1

 

本届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主题为“共享出行、智创未来”,分为“交通工程与综合交通”“航海技术”“道路运输与工程”“水路运输与工程”“铁路运输与工程”“航空运输与工程”,以及主题竞赛“共享出行”等7个竞赛类别。


大赛自开赛以来,共有190所高校报名参赛。在初赛作品报送阶段,共有170所高校提交了1130件作品。函评阶段每件作品由3位专家进行盲评,各赛道作品按照平均分数排序,确定85所高校共计184件作品进入决赛。

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交通运输行业综合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加速升级,行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生态给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本届大赛中,广大青年学生围绕国家交通强国战略需求和交通运输行业痛点、难点问题,开展创新思考、创新设计和创新研究,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智慧手段与交通运输发展需求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出行创新平台,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在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中,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我院杨晓光教授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点评。杨教授从“继承、发展与精彩”“面向问题与需求”和“创意、创新与创造”三个方面点评。杨晓光教授指出,本次大赛首次创立了研究生赛道,并设置了共享出行的主题赛道,契合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次大赛面向了国计民生的重点交通需求和热点交通问题,贡献了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作品;工业革命4.0尤其需要创新,本次大赛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新颖的创意与创造,并有机融合了交通运输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杨晓光教授结合交通系统的“十张网”以及交通强国的背景诠释了交通与信息化、智能化的密切联系,并期望同学们增进学科交融,加强作品的研究性、社会贡献性和技术突破性。
杨晓光
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我院杨晓光教授点评作品

合影
杨晓光教授与学院决赛参赛团队合影


#一等奖作品(2项)

1:交通工程与综合交通类作品——面向复杂道路交通场景的自动驾驶感知优化研究

指导教师:柴晨 副教授(tyc8722太阳集团城)、骆晓 副教授(tyc8722太阳集团城)
团队成员:赵亦悦(tyc8722太阳集团城)、恽昕宇(经济与管理学院)、刘智宇(经济与管理学院)、范文萱(tyc8722太阳集团城)
项目简介:
本项目着眼于复杂道路交通场景,在国内实际道路环境中针对性采集了复杂道路交通场景并构建数据集,建立了高精度的道路语义分割模型,能够解决国外主流算法对复杂道路交通场景适应性弱的问题,以及不良天气、随机行人流等重点交通元素类别影响分割精度的问题,实现了对复杂道路交通场景的感知效率和适用性的提升。
基于优化算法对于复杂道路交通场景感知效率和适用性的提升,本项目更进一步地构建了逻辑性的场景理解模型和评价体系,能够为交通管理者根据场景复杂度针对性地管理自动驾驶车辆行驶区域、优化复杂道路设计和控制交通流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同时还可以为自动驾驶车企根据道路场景复杂度动态调整决策算法提供数据支撑。

 

 



2:交通工程与综合交通类作品——基于联邦学习的车辆运行风险辨识算法研究

指导教师:余荣杰 副教授(tyc8722太阳集团城)
团队成员:李兆祥(tyc8722太阳集团城)、汪诗雨(tyc8722太阳集团城)、赵启晨(tyc8722太阳集团城)、辛赫琛(tyc8722太阳集团城)、叶莱(软件学院)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在保护隐私的条件下实现个性化的车辆运行风险辨识为目标,提出了基于联邦学习的车辆运行风险辨识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面向非结构化视频数据的CNN-LSTM联合辨识模型构建;(2)基于联邦学习的用户隐私保护模型训练框架搭建;(3)基于领域自适应方法的辨识个性化优化方案研究。
项目研究内容解决了现有ADAS风险预警功能拥有而不使用的痛点,即均质性算法与异质性行为的矛盾。研发算法在未来交通系统安全、智能的发展趋势下具有极大的应用推广意义。
 
 

 

 

#二等奖作品(2项)

1:研究生组作品——基于电渗的路基湿度绿色智能调节系统

指导教师:钱劲松 教授(tyc8722太阳集团城)
团队成员:杨以诚(tyc8722太阳集团城)、陈正(tyc8722太阳集团城)、李想(tyc8722太阳集团城)、何子航(汽车学院)
项目简介:
运营期路基防排水设计失效会导致路基土体含水率上升和路基结构性能下降。电渗排水法具有无损、高效、易施工、交通影响小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项目基于电渗技术,设计了一种经济实惠、耐用性强、使用性好的碳纤维电渗电极;实现了太阳能清洁能源在电渗技术上的长期应用;
研发了一套路基湿度智能调节系统,实现对路基湿度的智能调控,为路基湿度的长期可持续调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2:铁路运输与工程类作品——钢轨医生——基于深度学习的钢轨智能探伤方法研究

指导老师:黄世泽 副教授(tyc8722太阳集团城)
团队成员:李星颖 (tyc8722太阳集团城)、徐肖磊(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林景旻(tyc8722太阳集团城)、毛柯(tyc8722太阳集团城)、吴林轩(tyc8722太阳集团城)
项目简介:
本项目旨在利用现有超声B显探伤硬件,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钢轨智能判伤系统,用智能系统取代人工作业。项目针对B显结构波形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逆向识别”的判伤思路,有效改善了现有研究中存在漏检的不足。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专家的初步认可,对于降低现场作业难度,提高铁路运维智能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三等奖作品(2项)

1:水路运输与工程类作品——基于智能体仿真的洋山港水陆转运集疏运中心容量设计与评价

指导教师:沈煜 副教授(tyc8722太阳集团城)、暨育雄 教授(tyc8722太阳集团城)
团队成员:高飒(tyc8722太阳集团城)、阙成恩(tyc8722太阳集团城)、刘晓枫(tyc8722太阳集团城)、刘畅(tyc8722太阳集团城)、苏俊辉(tyc8722太阳集团城)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在临港陆侧建设集疏运中心,探究合理的集疏运中心建设容量,以缓解拥堵并提高水陆转运效率”为目标,引入临港陆侧集疏运中心和自动驾驶车队机制,并通过一种削峰平谷算法优化货物水陆转运的时空分布,探究集疏运中心的最佳容量,达到缓解道路拥堵,进而提升洋山港的水陆转运效率的效果。项目成果为改善洋山港集疏运系统提供理论支持,助力洋山港完成现代化枢纽港口转型与升级。
 
 

2:交通工程与综合交通类作品——基于交通卡数据的地铁站传染病扩散风险评估

指导教师:沈煜 副教授(tyc8722太阳集团城)
团队成员:陈璟赋(tyc8722太阳集团城)、汪芷瑶(tyc8722太阳集团城)、孙思薇(tyc8722太阳集团城)
项目简介:
本项目基于深圳通数据,综合分析影响地铁站传染病传播风险的各个因素,结合传染病传播模型,利用熵权TOPSIS评价方法,对深圳市地铁站点进行评估及风险分级,建立了风险评估可视化平台与面向乘客的风险提示微信小程序。研究结果为地铁运营与管理部门的日常疫情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市民安全出行。
 
  


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是在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支持下,由交通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大赛以交通运输科学技术问题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大学生学术活动开展,加强大学生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交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我院具有浓郁的科研氛围,素有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传统。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与合作的能力,我自2001年起每年举办tyc8722太阳集团城“同路人”交通科技大赛。在此基础上,我院于2006年发起并承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此后我院还承办了第二届、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并曾担任大赛秘书处单位。

为培育选拔参加全国大赛的作品,我院于2020年举办第二十届同路人交通科技大赛暨全国大赛校内选拔赛。2020年12月开始征集课题,共有76个项目组参赛,41位专家教师参与指导,2021年3月正式启动。经过为期半年的深入研究与层层选拔,2021年6月,25个参赛小组入围校内选拔赛决赛,最终选拔推荐18组优秀作品(包括15组本科生作品、3组研究生作品)参加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其中6组作品最终获奖,为学院赢得了荣誉。

  

第二十届同路人交通科技大赛暨全国大赛校内选拔赛